本文共 1665 字,大约阅读时间需要 5 分钟。
一.堆介绍
堆,是一棵完全二叉树,根的值大于左右子树中所有结点的值,左右子树也是堆,除此之外,对其它元素之间的大小关系(如左右子树之间元素大小关系)没有要求。
这是大根堆,如果把“大于”换成“小于“,就是小根堆,这里都以大根堆为例。
由于堆是完全二叉树,所以可以用数组来模拟,在数据结构上算是比较简单。
用数组模拟二叉树(当然也包括堆)的话,如果根节点的下标为0的话,则对于每个结点i,其左孩子下标为2*i+1;其右孩子下标为2*i+2。
堆有两个基本操作:插入元素和删除元素。
插入: 将待插入元素添加到数组末尾,然后依次向上比较,如果该结点大于父亲节点,就与父节点交换,这样就构成局部大根堆,一直到该结点小于父节点位置,便完成了结点的插入操作。
删除: 要删除某元素,可以将数组的大小缩小一,然后用数组的末尾元素代替待删除元素,然后将缩小后的数组重新调整为堆,便完成了结点的删除操作。
二.堆排序的思想
将待排序区分为无序区和有序区,无序区在前,有序区在后。未排序前无序区为整个待排序区间,没有有序区。
排序的过程是,不断地将无序区构造成一个大根堆,这样无序区中的最大元素便被放置在了数组的最前面即根的位置,然后将无序区的第一个元素与最后一个元素交换,此动作将无序区的长度缩小一,将有序区的长度扩大一,即有序区前进一,无序区向前退一。然后将新的无序区(由于根节点的变化,此时很可能已经不是大根堆)重新调整为大根堆,等待下一次的交换。如此往复,不断地将无序区的最大元素添加到有序区的前面,同时缩小无序区,直到有序区占满待排序区为止。
这样,还剩下两个问题: 1.如何将一个交换后的无序区调整为大根堆; 2.如何在排序之前建立那个初始的大根堆。
而第二个问题是可以通过第一个问题的解决而解决的。这个稍后再谈,现在先看第一个问题。
三.将一个交换后的无序区调整为大根堆(自堆顶至叶子)
由于进行元素交换前,无序区是一个大根堆,即左子树和右子树都是大根堆,所以根节点变化后左右子树仍然都是大根堆,无序区里的最大元素一定在新根节点、左右子树的根节点这三个结点里。先存储新的根节点的值以待后用。如果新的根结点最大,说明已经是大根堆,调整完毕;否则比较左右子树根节点,找出较大的,它是无序区现存的最大元素,应该作为新的大根堆中的根,所以将此节点上调至根节点位置,接下来就只需要调整此结点原来所在的子树为大根堆即可(因为大根堆对左右子树之间元素的大小关系没有要求!)。
这是一个迭代的过程,当某一个需要调整的子树调整前就已经是大根堆(待调整的根节点比左右子树根节点都大)时,或者下标已经超出无序区范围时,迭代过程结束,无序区已经调整为大根堆。
这就是调整一个左右子树都为大根堆的完全二叉树为大根堆的过程。
首先,建立初始的堆结构如图:
然后,交换堆顶的元素和最后一个元素,此时最后一个位置作为有序区(有序区显示为黄色),然后进行其他无序区的堆调整,重新得到大顶堆后,交换堆顶和倒数第二个元素的位置……
重复此过程:
最后,有序区扩展完成即排序完成:
四.建立初始大根堆
若数组下标范围为0~n,考虑到单独一个元素是大根堆,则从下标[n/2]开始的元素均为大根堆。于是只要从[n/2]-1开始,向前依次构造大根堆,这样就能保证,构造到某个节点时,它的左右子树都已经是大根堆(这就可以调用我们上面讨论的调整为大根堆的方法了)。一直到下标为0的结点,就完成了初始大根堆的建立。
堆排序用到的函数有两个:1个将左右子树都为大根堆的完全二叉树调整为大根堆的调整函数;1个反复调用此调整函数来进行排序的排序函数。
本质上,堆排序就是选择排序,每次选择当前无序区最大的放入有序区。
对于直接选择排序,选择的过程要进行遍历,一次选择过程的复杂度为O(n)。堆排序利用堆的性质和二叉树的结构使得每次选择的复杂度降低为O(logn),从而有效地改进了选择排序。
参考博文
本文出自 “” 博客,请务必保留此出处
转载地址:http://lxkja.baihongyu.com/